转重庆学校思政工作者报道: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:以“五扶一评”育人模式为抓手,提升资助育人实效
日期:2025-10-13 16:13:50  发布人:xsc  浏览量:6

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紧紧围绕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,立足办学特色,以“大思政课”建设为理念,以“三全育人”为路径,把资助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,注重扶贫与励志并重,强调助困与育人并举,将资助育人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成才需求相结合,着力构建新时代“五扶一评”育人模式,即“扶困、扶德、扶志、扶智、扶能”育人模式和绩效评价为保障机制,推进资助工作由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,逐步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的资助体系,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,建立起长效精准帮扶机制,助力各学段学生全面发展,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稳定、长效、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。

一、落细落实各项资助政策

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,规范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流程,组织专门的培训会议,加强对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和指导,积极拓展勤工俭学岗位,在图书馆、实验室、行政部门等多个部门设置了勤工俭学岗位,采取多元资助方式整合,通过多种途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经济支持。

2024学年,本校共有14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,283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,2407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,共有1109名学生申请了助学贷款,累计发放贷款金额总计达到1294.168万元,共有651名学生参与了勤工俭学,累计发放勤工俭学酬金17.8326万元。此外,2024年,学校共收到社会捐赠资金3.2万元,全部用于资助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。通过整合国家奖助学金、助学贷款、勤工俭学、社会捐赠等多元资助方式,形成了全方位、多层次的资助体系,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精准、有效的经济资助。

二、数字平台赋能“精准资助”

精准识别资助对象是扶困工作的首要任务,也是实现资助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。学校通过完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办法,运用互联网手段和大数据思维,以奥蓝学生管理系统为载体,设计嵌入学生资助管理模块,通过整合学生的学籍信息、家庭经济情况、学习成绩等多维度统计数据与分析,准确了解掌握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,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个性化资助方案,借助微信公众号、QQ群等通信工具,完成班级民主评议—院级公示—校级公示三层级公示,形成线上线下双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,确保资助对象的精准性。

三、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交融

学校不断强化资助工作融合,聚合大学生全过程育人要素,确保资助工作更有温度。一是注重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,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融入品德教育内容,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,通过开展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、先进事迹宣讲进班级进宿舍等思政活动矩阵,引导受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;二是开展主题活动。通过举办诚信教育月、感恩教育活动等主题活动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。三是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、社会实践活动、志愿服务活动、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,充分提升受助学生提升自己,促进发展型资助育人格局形成。

四、推选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

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为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,学校在2024年组织了国奖及励志典型分享会,邀请校内的优秀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。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,在分享会上,学生们讲述了自己在学习、科研、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经历和感悟。这些身边的榜样,让学生们感到更加亲切和真实,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奋斗精神。

五、探索实施学业导师制

积极探索以“辅导员+专业老师”为主的学业导师制,推进学业帮扶专业化。新生入学时,学业导师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,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、兴趣爱好、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情况,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规划,并实时跟踪其学习成效。此外,学校定期邀请校内优秀教师举办学习方法讲座、学科竞赛培训等活动,为学生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。同时,学校还积极开展学习方法讲座,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。

六、资助育人效果评价科学化

学校在“五扶一评”资助育人实践中,以成效为评价标准,围绕十“度”九“率”等多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,采用问卷调查、访谈、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,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,包括学校领导、资助管理部门、学院、辅导员等,资助管理部门根据评价结果,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,通过不断地反馈和改进形成良性循环,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持续优化,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。

 

原网址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X7GZDGs2mAYWoYakcn5tA


核发:xsc 点击数:6 收藏本页
分享到
相关链接